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内要闻 >> 正文

看见民间救援队——探索之思:中国民间救援队的发展路径

时间:2025-09-02  来源:小E谈评估
 
中国民间救援队的发展路径

       在《发展之路:自然生长的四类民间救援队》一文中曾经提到:每种类型的救援队都有其发展特点,这是行业价值链条建立的基础,识别并认识到每类组织适合的发展路径,支持沿自身脉络发展与转变,解决困境、发挥其在应急管理框架中的补充作用是需要行业推动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基于目前民间救援队的能力分化现状,提出民间救援队发展路径的一些思考供探讨,主要有两种可行路径:“组织化发展”和“队伍+服务平台”的网络模式。

路径一:组织化发展

       01 路径的内涵与发展方向

       通过对救援队的调研与分析,以下特征的救援队更适合走组织化发展道路,逐步成为成熟的独立救援组织:

       成立时间与注册状态:成立5年以上且正式注册为社会组织,并与当地相关部门建立联系保持合作。

       具备一定专业救援能力:熟练掌握两类以上专业救援技术,或专精某一特定领域的救援技术并配备相应装备。

       成熟型组织在日常运作中可根据能力特长和服务内容分化为两个方向:成熟型救援组织,以救援技术的精通为方向,为社会提供专业的生命救援服务;服务型救援组织,以提供救援救助类社会服务为方向,例如开展防灾培训、民生救援等。

       02 组织化发展路径上的能力分化和挑战

      (1)组织化发展会面临的三类关键技术挑战

       在这个路径上的救援队可能会需要三类核心技术,即专业救援技术、社会服务技术、组织管理技术,同时将面临三类技术的强化而带来的分化:

       专业救援技术:是救援队的立身之本,也与救援队能够开展救援的场景和灾害领域息息相关。

       组织管理技术:针对民间救援队这类既属于非营利组织,又有“热血性”、 “志愿性”的组织特有的运作管理技术,需要平衡志愿性和制度化。

       社会服务技术:将个人或者与群体的需求与感受纳入到服务范围中,透过社会服务的方式来改善和提升被救助人群的生存状况以及后续的福祉。

      (2)走向成熟型组织的能力挑战一:三类技术分离不清

       大多数救援队都能充分意识并足够重视专业救援技术的发展,有明确的队伍管理规章制度,现场救援也有严格的纪律规定。但也有很多队伍并未意识到其他两类技术的重要性,容易忽视对其的培养。

      (3)走向成熟型组织的能力挑战二:组织管理技术、保障性内容的缺失

       随着救援队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定位被重视,救援队的规模化以及组织机构的完整是必然的趋势。但国内应急管理领域内组织管理技术、保障性内容发育不足。面向救援队的研究和梳理匮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救援队自身经验也未有效沉淀和传播,从而制约了发展。

      (4)走向成熟型组织的能力挑战三:社会服务技术与救援领域的交叉应用难题

       社会服务技术与救援专业技术分属不同学科,兼具两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人数较少,且相关经验方法只存在于少数优秀救援队或成员中,尚缺乏推广学习的模式。但是通过与社工机构及社区组织合作,开发交叉领域的公益方法和产品,救援队有望提升社会服务技术水平,缓解这个难题。

       03 管理风格与文化的转型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与观察比较,国内大多数救援队的管理风格偏向权威型管理,即管理者权威度与其专业性高度相关且互为依存,队伍靠共同目标和使命感产生凝聚感。这一管理风格在救援队初期有助于快速发展和高效响应,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救援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不稳定,难以建立对组织的集体认同等。而为了实现救援队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引入“规则公平型制度”,通过建立平等的规则和承诺机制,依靠稳定的制度和长期共识实现集体行动;同时更注重理性决策与团队合作。

       从发展的角度上,走向成熟组织化的救援队,需要在其管理风格增加对于制度共识、规则公平、机制规范的建设,实现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访谈调研中发现,部分救援队已开始了类似的尝试,例如在现场指挥阶段细化队长角色分工、关注自身的梯队建设等。总体而言,这个路径虽然方向虽然能够促进国内救援队的长远发展,但行业内仍缺少具体对组织管理能力和所需技术的支持。

路径二:救援队网络模式——“小微队伍+服务平台”

        01 路径的内涵与方向

       部分发展型以及临时型志愿队伍/小组则更适合进入该发展路径,尤其是专业救援能力一般、未形成常态化运营、开展常态化救援的临时小组及团体(小微队伍)。这类队伍在救援现场,由于专业能力有限,很难参与到专业的救援行动中,但在救灾现场仍能够找到与之能力相匹配的部分救援工作。因此,加快基于信息的综合型救灾服务平台成为当务之急,其所提供的信息与协调(灾情研判、供需信息、场地物资、调度协调、救援接口)和监管授权与能力支持(注册资质、能力建设、训练场地)服务,能够大大加强小微队伍参与救援的效率和价值。

       02 救援队网络模式的优势:让更多组织有序进入救援供需体系中

       现实的灾害响应需求的关键在于救援的供需匹配和均衡。而这种救援队网络模式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将大量处于初创期、发展期,有一定救援能力和救援准备,但管理和信息获取能力有限的救援力量快速纳入到救援体系,帮助他们有序参与现场救援。

       03 救援队网络模式的挑战:对服务平台的协调与治理能力提出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救援过程中虽然也存在救灾协调中心,但却未完全解决现场救援中志愿性救援队工作失序的问题,仍需要专业的协调机制及组织衔接方式。该模式对服务平台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服务平台需从信息汇总、供需对接、行动协调与行业关系构建等功能出发,提供全面支持。尤其需要具备信息化救灾能力、行业治理能力以及协调集体行动的能力,以及精湛的救援技术能力,避免受到专业质疑。更要有能够提供支持与服务的能力和态度,而非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姿态。

       成熟型救援组织、由基金会支持救援队所形成的救援联盟以及部分地区的红十字会等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社会团体,可能是该模式中服务平台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仍需其他相关主体共同发力,在救援行业中勾勒出更清晰的治理和发展框架,才能促进其持续发展。

 

上一篇:看见民间救援队——他们在现场:紧急救援场景下的协作
下一篇:看见民间救援队——写在民间救援队研究最后
 
推荐资讯

“防溺水”知识讲座进校园活动
“防溺水”知识讲
讲知识、授技能,与众不同的“儿童节”
讲知识、授技能,与
“河南救援”为黄科大40年庆典保驾护航
“河南救援”为黄
勤学苦练绳索技术 危急时刻天降“绳”兵
勤学苦练绳索技术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第二届一次会员代
  2.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领导班子亮相
  3. 《公益捐赠抵税指引》企业篇
  4. 《公益捐赠抵税指引》个人篇
  5. 河南7·20洪涝灾害救灾行动
  6. “河南救援”赴冀抗洪救灾纪实
  7. 云台山货车坠崖 司机不幸遇难
  8. 九寨沟地震 灾情概述
  9.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莅临协会调研
  10. 各省级应急厅(局)的主要负责人
无标题文档

CopyRight © 2015-2024 haera.cn All 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7009066号-2

版权所有: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